1964年2月5日,中共中央發(fā)出通知,在全國開展“工業(yè)學大慶”運動。大慶是60年代我國工業(yè)戰(zhàn)線上的先進典型。中央當時號召開展"工業(yè)學大慶"運動,主要是要求學習大慶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的精神,以推動全國工礦企業(yè)和社會主義建設向前發(fā)展。因地制宜地推廣大慶經驗,也確曾在一段時期對我國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起了促進作用。那么,當時為什么要選擇大慶作為工業(yè)戰(zhàn)線學習的榜樣呢?這首先得從我國的石油工業(yè)說起。毛澤東感慨:看來發(fā)展石油工業(yè)還得革命加拼命我國石油資源較為豐富,是世界上最早發(fā)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。但舊中國在剝削階級的反動統(tǒng)治下,石油工業(yè)基礎極其薄弱,原油產量極低。1949年,全國原油產量僅12萬噸,總共只有8臺淺井鉆機、40多名石油技術人員。外國石油公司壟斷了中國的石油市場,從中國人民身上榨取了大量的高額利潤。新中國的誕生揭開了中國石油工業(yè)的新篇章。毛澤東一直十分重視石油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。1952年2月,他親自發(fā)布命令,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19軍57師轉為石油工程第一師,支援石油工業(yè)建設。1953年,毛澤東對地質部長李四光說,要進行建設,石油是不可缺少的。我國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,也把勘察石油資源、發(fā)展石油工業(yè)作為一項重要內容。1956年2月26日,毛澤東在聽取石油部工作匯報時,對石油生成、儲油構造、如何找油、石油煉制等作了詳細了解。當毛澤東得知西北地區(qū)、東北松遼平原、華北平原的廣大地區(qū)都是很有希望找到石油的地區(qū)時,他說,美國人(指有些美國地質學家)講中國地質老,沒有石油,看起來是有的。怎么樣,石油部也給我們樹立點希望。這段話語重心長,既是鼓勵、期望,又是極大的鞭策。當他得知1955年天然石油年產量不足50萬噸,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(fā)展的需要;一些世界先進的石油勘探開發(fā)技術還沒有掌握;用于天然石油勘探的資金很緊張,在戈壁、荒灘、沙漠野外勘探開發(fā)工作十分辛苦時,很有感慨地說:"搞石油艱苦啦!看來發(fā)展石油工業(yè)還得革命加拼命。"毛澤東這些意見,成為發(fā)展石油工業(yè)的重要指導思想,它使人們清醒地認識到,要盡快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,要打開石油工業(yè)的新局面,必須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,這為以后大慶油田的發(fā)現和石油會戰(zhàn),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矗工業(yè)學大慶運動的前奏——大慶石油勘探開發(fā)大會戰(zhàn)1958年,地質部和石油部在李四光的地質理論指導下,把石油勘探重點轉移到被外國專家判定為"無原油"的東部地區(qū),在東北、華北等幾個大盆地展開了區(qū)域勘探。1959年9月6日,在東北松遼盆地陸相沉積巖中發(fā)現工業(yè)性油流。這是中國石油地質工作取得的一個重大成就,時值國慶10周年,這塊油田因此命名為"大慶"。1960年2月13日,石油部根據松遼盆地探井接連出油的新發(fā)現,在《石油工業(yè)部黨組關于東北松遼地區(qū)石油勘探情況和今后工作部署問題的報告》中,向中央提出集中石油系統(tǒng)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,用打殲滅戰(zhàn)的辦法,來一個聲勢浩大的大會戰(zhàn),一鼓作氣,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大慶油田。黨中央、毛主席熱情地支持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這一創(chuàng)舉。1960年2月20日,中央下發(fā)文件,迅速批準關于大慶油田勘探開發(fā)大會戰(zhàn)的報告,指出這次大會戰(zhàn)"對于迅速改變我國石油工業(yè)的落后狀況,有著重大的作用",要求各地區(qū)有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。大慶石油會戰(zhàn)的進行,是中國石油發(fā)展史上一次偉大的轉折,從這一年起,中國原油產量急劇增長。大慶石油會戰(zhàn)開始之時,正值我國經濟面臨嚴重困難。產生困難的原因有兩個方面:主觀方面,幾年前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理解片面,實際工作中提出了一些過高、過急、不切實際的要求,違背了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的傳統(tǒng)作風,給生產建設事業(yè)帶來了嚴重損失;客觀方面,1959年至1961年連續(xù)三年發(fā)生嚴重自然災害,而蘇聯赫魯曉夫集團1960年突然背信棄義,撤退專家,撕毀協定、合同,停止供應重要設備,卡我們的脖子,又大大加重了國家的經濟困難。1960年5月,在余秋里、康世恩等的領導下,石油工業(yè)部集中全國30多個石油廠礦、院校的4萬名職工,調集7萬多噸器材設備,來到了茫茫的大草原。當時的艱苦狀況實在令人難以想象。幾萬人包括幾千名工程技術人員,其中有大學教授、博士,一無房屋,二無床鋪,連鍋灶等生活用具也很不夠。人們支起帳篷、搭起活動板房,有的在不知道什么時候被廢棄的牛棚、馬廄里辦公、住宿。有的人什么都找不到,勞動了一天,夜晚干脆往野外一躺,幾十個人扯一張篷布蓋在身上。雨季,在帳篷、活動板房、牛棚馬廄里,外面大下,里面小下,外面雨住了,里面還在滴嗒。夜里,有些人索性擠成一堆,合頂一塊雨布,坐著挨過一宿,第二天照樣干。在東北地區(qū),冬天來得早,國慶節(jié)前后就下雪,沒有房子,露營是呆不下去的。怎么辦?出路只有一條,就是發(fā)動群眾,在搞勘探、搞建設、搞生產的同時,擠出時間自己動手修土房子。大家不分地位高低、職務大小,男女老少一起上陣,挖土打夯,沒有工具的用腳踩,建成30多萬平方米的"干打壘",就這樣度過了嚴寒的冬天。吃的也很困難。糧食蔬菜供應不上,就打草籽、挖野菜充饑。后來又發(fā)動職工、家屬集體開荒種地、養(yǎng)豬等,解決生活困難。不但生活方面艱苦,生產方面同樣困難重重。幾十臺大鉆機在草原上一下子擺開,設備不齊全、不配套,汽車、吊車數量不足,沒有公路,道路泥濘,供水供電設備缺乏,工作條件很差。在這種情況下,大慶人硬是團結一致。鼓足干勁、知難而上,苦干硬干,千方百計打上去、啃下來。他們采用人拉肩扛加滾杠的辦法,把幾萬噸的設備器材從火車上卸下來,連五六十噸重的大鉆機也是用這種方法,拖到幾公里之外的井場上安裝起來。鉆機安裝好以后,水供不上來,大家就排成長隊,用水桶臉盆從幾百米以外的水池打水傳遞過來,一打就是幾十噸,保證了鉆井需要。到1963年底,大慶經歷三年多的艱苦會戰(zhàn),取得了巨大的成績:一、拿下了一個大油田。大慶油田是世界上特大油田之一,探明儲量為267000萬噸。從見油到探明油田面積、大體算出儲量僅花了一年多時間。而蘇聯最大、勘探速度最快的羅馬什金油田,用了三年多的時間,才大致了解了油田的面積。除了勘探速度,大慶油田的打井速度也是比較快的。蘇聯部長會議正式命名的格林尼亞功勛鉆井隊1960年用十一個半月時間打井31300米,而大慶油田的1202鉆井隊1961年只用九個半月時間就打井31746米。二、建成了年產原油幾百萬噸的生產規(guī)模和大型煉油廠的第一期工程。達到年產原油幾百萬噸這樣的生產規(guī)模,大慶油田比蘇聯第二大油田--杜依瑪茲油田速度要快一倍。自己設計、自己施工建成的大型煉油廠一期工程,同蘇聯設計、供應設備和幫助施工的蘭州煉油廠同類工程相比,提前完工一年多,而且布局合理、用料少、質量好。三、三年多累計生產原油1000多萬噸,油田生產管理水平不斷提高。大慶在勘探、鉆井、采油、運輸、供水、倉庫和生活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建立了基層崗位責任制,形成了嚴格的正常的生產秩序。所有生產井全部做到井場無油污、井下無落物,這是許多國家在油田生產管理上也沒有做到的。四、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,解決了世界油田開發(fā)上的幾大技術難題。大慶油田在對85口探井資料、2800多塊巖心樣品分析數據進行大量科學研究的基礎上,還解決了對多油層油田分層開采、對含蠟多、凝固點高、粘度大的原油的集中和輸送等世界油田開發(fā)上的幾大技術難題。五、經濟效益好。1960年至1963年共用國家投資7.1億元,除全部投資收回外,還為國家積累資金3.5億元。六、取得了豐富的經驗,鍛煉培養(yǎng)出一支有階級覺悟、有技術素養(yǎng)、干勁大作風好、有組織有紀律、能吃苦耐勞、能打硬仗的石油工業(yè)隊伍。鐵人王進喜等英雄人物便是這支隊伍中涌現出來的優(yōu)秀代表。大慶石油會戰(zhàn)的勝利意義是重大的:大慶油田是根據我國地質專家獨創(chuàng)的石油地質理論進行勘探而發(fā)現的,它的全部開發(fā)過程是在困難的時候、困難的地方、困難的條件下完全依靠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進行的,沒有任何洋人插手,而且水平達到一流。大慶石油會戰(zhàn)的勝利使帝國主義在經濟上封鎖我們的企圖遭到了失敗;中國依賴洋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。因此,大慶石油會戰(zhàn)同時打了一個漂亮的政治仗、志氣仗、經濟仗和科學技術仗。工業(yè)學大慶運動的掀起與蓬勃發(fā)展毛澤東對石油部學習解放軍的經驗和作風,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把全國石油廠礦力量組織起來打殲滅戰(zhàn),多次給予贊揚。當石油會戰(zhàn)取得初步成果,一個特大油田(大慶油田)已經勝利在握的時候,毛澤東又熱情給予鼓勵。1964年1月7日,毛澤東在聽取全國工業(yè)交通情況匯報時,指示報紙要寫點新鮮事物,報道學習解放軍、學習石油部,并在會上表揚了石油部經驗和大慶鐵人王進喜。2月9日,毛澤東在接見外賓講到大慶石油會戰(zhàn)取得的進展時,自豪感溢于言表:“他們用比較少的投資、比較短的時間,全部自己制造的設備,在三年中找到了一個大油田,建成了年產600萬噸的油田和建設了一個大的煉油廠,而且比蘇聯先進?!蓖眨泄仓醒氚l(fā)出《關于傳達石油工業(yè)部關于大慶石油會戰(zhàn)情況的報告的通知》,通知指出:"它是一個多快好省的典型。它的一些主要經驗不僅在工業(yè)部門中適用,在交通、財貿、文教各部門,在黨、政、軍、群眾團體的各級機關中也都適用,或者可做參考。"通知要求把文件一直傳達到基層,同時布置要播放石油部報告的錄音。2月13日,在人民大會堂的春節(jié)座談會上,毛澤東發(fā)出號召:"要鼓起勁來,所以,要學解放軍、學大慶。""要學習解放軍、學習石油部大慶油田的經驗,學習城市、鄉(xiāng)村、工廠、學校、機關的好典型"。此后,全國工業(yè)交通戰(zhàn)線掀起了學習大慶經驗的運動。大慶的主要經驗是什么呢?根據石油工業(yè)部關于大慶石油會戰(zhàn)情況的報告,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條:一、把毛澤東思想與具體實踐相結合。大慶人通過學習毛澤東的《實踐論》和《矛盾論》,靠"兩論起家",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、研究、解決工作中的一系列問題。技術干部搞不清油田的情況,在科技上遇到難題就深入實際,大搞調查研究,狠抓第一手材料,反復實踐,勇于創(chuàng)造。生產管理千頭萬緒、問題繁多,大慶人懂得通過分析矛盾去抓住主要矛盾,狠抓崗位責任制,把生產上千千萬萬件具體工作落實到成千上萬人身上,建立正常的生產秩序。二、自始至終地堅持集中領導同群眾運動相結合的原則,堅持高度革命精神和嚴格科學態(tài)度相結合的原則,堅持技術革命和勤儉建國的原則。大慶油田任務重、時間緊,人力、物力、財力不足,集中領導、集中優(yōu)勢兵力打殲滅戰(zhàn)是勝利完成一次又一次任務的主要經驗之一。在集中領導的同時大搞群眾運動,使先進的更先進,后進的趕先進。大慶人天不怕、地不怕,不信鬼、不信邪,真正是革命加拼命。在吸取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,大慶人也深刻認識到光有干勁不講科學就會好心辦壞事,產生嚴重的后果。大慶人在生產建設中創(chuàng)造的種種奇跡正是高度革命精神和嚴格科學態(tài)度相結合的結果。大慶油田進行技術攻關,創(chuàng)造了許多科學、簡單、經濟、安全的辦法,比國外通常采用的一些技術方法節(jié)省很多物資和資金。整個油田建設真正做到了又多、又快、又好、又剩三、認真學習解放軍的政治工作經驗,培養(yǎng)"三老"、"四嚴"、"四個一樣"的良好作風。這就是:當老實人、說老實話、做老實事;嚴格的要求、嚴密的組織、嚴肅的態(tài)度、嚴明的紀律;黑夜和白天干工作一個樣、壞天氣和好天氣干工作一個樣、領導不在場和領導在場干工作一個樣、沒有人檢查和有人檢查干工作一個樣。所以,大慶石油隊伍一呼百應,指向哪里打向哪里,干的事情靠得住,遇到困難頂得祝四、大搞技術練兵;大搞增產節(jié)約;充分發(fā)揚政治、生產技術和經濟民主;領導干部親臨生產前線;積極培養(yǎng)和大膽提拔年輕干部,等等。1964年4月20日,《人民日報》發(fā)表了讀者袁木、范榮康合寫的通訊《大慶精神大慶人》,報道了大慶人吃大苦、耐大勞,為讓祖國拋掉貧油帽子而忘我拼搏的感人事跡。同時,還發(fā)表了"編后話",指出:"大慶精神,就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。大慶人,是特種材料制成的人,就是用無產階級革命精神武裝起來的人。這種精神、這種人,正是我們學習的崇高榜樣。"此后,《人民日報》又陸續(xù)發(fā)表了不少有關大慶油田的報道。同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,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。周恩來總理作《政府工作報告》,報告中總結了大慶油田的典型經驗,指出他們的成績是突出的,他們的主要經驗是值得學習的,并向全國人民發(fā)出了"工業(yè)學大慶、農業(yè)學大寨、全國學解放軍"的號召。一大批文化藝術界、新聞界的知名人士在周恩來的鼓勵下,陸續(xù)來到大慶,深入生活進行創(chuàng)作,謳歌中國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創(chuàng)造性勞動。電影《大慶戰(zhàn)歌》、話劇《初升的太陽》、歌曲《大慶家屬鬧革命》、以及后來創(chuàng)作的電影《創(chuàng)業(yè)》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作。隨著中央文件的傳達和新聞工具、文藝作品的廣泛宣傳,工業(yè)學大慶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。在掀起工業(yè)學大慶運動前后,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、朱德、董必武、賀龍、陳毅等先后多次到大慶視察工作,或贊揚、或肯定、或指示、或題詞,對大慶油田生產和工業(yè)學大慶運動都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。工業(yè)學大慶運動的廣泛開展,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職工的革命精神。當時廣州重型機器廠的工人就說:"要制出醋化機高級精密設備,困難的確很多,但是想起大慶人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開發(fā)油田的情況,覺得渾身是勁,帝國主義反動派欺侮我們,我們就要爭這口氣:外國能做的東西,我們一定也要做出來,而且還要比他們做得好。"在工業(yè)學大慶運動過程中,到處以大慶為榜樣,開展比學趕幫、實行增產節(jié)約;像大慶人那樣吃大苦、耐大勞,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;學習大慶人、爭當五好職工,掀起生產建設新高潮......經過努力,各地取得了很大的成績,涌現出了很多學大慶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典型,也產生了一些大慶式的企業(yè)。如當時的上海市學大慶見行動,全市三分之一的企業(yè)和車間干部一半時間搞管理,抽出一半時間參加生產勞動。但是,在工業(yè)學大慶運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偏向:有的流于形式,停留在口號和空喊上,刮風走過場;有的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,生搬硬套大慶的做法。如有的企業(yè)不從本單位的實際出發(fā),把鐵人王進喜"有條件要上,沒有條件創(chuàng)造條件也要上"的話隨意亂用,不講科學、蠻干硬干,在經濟上造成了多方面的損失;有的企業(yè)也想像大慶那樣,除生產外也搞農林牧副漁,根本未考慮自己的具體情況等等。1964年4月20日,在上海工交會上談到學大慶的問題時,周恩來說:"要把沖天的革命干勁同嚴格的科學態(tài)度結合起來,大搞技術革新、技術革命,多快好省地完成生產任務。這一條的基本精神是學習大慶,學習大慶把革命干勁和科學實驗結合起來的經驗,這很重要,這是實事求是的態(tài)度。""更重要的是到處有大慶,......大慶是全國的標兵,每個城市、每個縣、每個廠礦還要樹立自己的’大慶’"。"每個工廠、車間、班、小組都要有自己的標兵。""處處有大慶,就可以有秩序地學,持久地學,不是學一陣就停下來了。過去就有這種毛病,今后就可以克服,把學先進持久地進行下去。"這些話基本上道出了對工業(yè)學大慶運動應持的正確態(tài)度,那就是:學大慶要實事求是,有干勁、講科學。要學習大慶的精神和主要經驗,樹立本地區(qū)、本單位自己的先進典型,把學大慶運動普遍、深入、持久地開展下去。工業(yè)學大慶運動的風雨歷程持續(xù)十年的"文革"內亂開始后,林彪、"四人幫"一伙把矛頭對準大慶,誣蔑大慶是"唯生產力論"的典型,把大慶的基本經驗統(tǒng)統(tǒng)攻擊為"修正主義"的東西,"三老"、"四嚴"、"四個一樣"、《生產工人崗位責任制》誣蔑為套在工人脖子上的精神枷鎖,叫喊要"火燒一切制度、徹底解放工人"。更為嚴重的是,他們竟鼓吹"不搞科研照樣出油",造成了油田生產管理上的混亂。與此同時,他們不準宣傳大慶,不許學大慶,給電影《創(chuàng)業(yè)》安上的罪名有十條之多,把《大慶戰(zhàn)歌》扣壓了十年之久,并反對召開全國工業(yè)學大慶會議,一次又一次刮起反大慶的歪風。在關鍵時刻,周恩來同林彪、"四人幫"一伙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,旗幟鮮明而又堅定地保護了大慶油田和大慶的廣大干部。1967年,周恩來在關于大慶軍管的文件開頭親自加上"大慶油田是在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哺育下成長起來的我國工業(yè)戰(zhàn)線上的一面紅旗",并說明這是按毛主席指示辦的。1970年,周恩來在《關于當前大慶油田主要情況的報告》上指示:要保護好大慶油田,要加速解放大慶的干部,特別強調大慶不要忘本,要恢復"兩論起家"的基本功。周恩來保護大慶油田的舉動震懾了"四人幫"一伙的囂張氣焰,給處在困境中的大慶廣大干部職工以巨大鼓舞和支持。1975年,毛澤東也對《創(chuàng)業(yè)》作了指示:"此片無大錯,建議通過發(fā)行。不要求全責備,而且罪名有十條之多,太過份了"。這些批示不脛而走,四處流傳,大慶人奔走相告,從中獲得力量。不少基層干部白天挨批斗,晚上回去抓生產,很多老工人把行李搬到油井上,一連幾月黑夜白天連軸轉,堅持采油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,大慶油田仍然大幅度提高原油產量,1976年原油產量達5030萬噸,對國民經濟在大動亂中仍然得以維持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在粉碎"四人幫"后的1977年4月20至5月13日,"全國工業(yè)學大慶會議"終于得以召開。這次會議重新肯定了大慶的成績和經驗,肯定了工業(yè)學大慶運動的作用和意義。但同時,會議又在學大慶運動上表現出浮夸和冒進的傾向。當時的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在會上講話,要求在第五個五年計劃期間,全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企業(yè)辦成大慶式企業(yè),還要求石油部門要為創(chuàng)建十來個大慶而奮斗。這個要求脫離了國情,是不切實際的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,恢復了實事求是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在新的形勢下,全國工業(yè)戰(zhàn)線涌現出許多各式各樣、在改革開放方面成績卓著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。大慶在繼承和發(fā)揚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的同時,和全國其他各行各業(yè)一起,走上自我完善、自我發(fā)展的改革開放之路,繼續(xù)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出了新的貢獻。